紅人溝通 / By 喬希.H
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最近集團發生的真實故事,一位新人專員小玲,給人的印象是工作認真,學習能力好,也很虛心受教。但正當主管對她讚譽有佳,覺得手把手辛苦訓練了她近3個月,終於快可以讓她獨立作業之際,一天早上她卻人間蒸發了!主管收信才看到她發了一封email,說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,所以就做到昨天。
遇到這種職場不告而別,大家是不是也會挺傻眼的呢@@ 突然讓我很有畫面~~ 好像一對交往的情侶,表面也開開心心約會相處了3個月,正當一方覺得終於找到了Mr. or Ms. Right 準備進入更正式交往的下一階段,卻無預警的被分手,還是用Email分手,真的是白眼翻到後腦勺!
所以原來真相是~~ 雖然小玲外在表現的一切OK,工作學習也很得心應手,但她心裡卻是不能接受這份工作的。
當然,本來雇主和員工雙方都有評估彼此和職務的權利,特別是在工作開始的前3個月,合則留,不合則去,沒有對錯。但,我不禁會想,是甚麼原因讓小玲必須用不告而別的方式離職?如果她選擇正面溝通,又可能會有怎樣的結局呢?
我自己的猜想應該就是不想面對吧~ 覺得要解釋很麻煩,場面也可能會尷尬,直接走人最快最簡單。但工作才不到3個月,會有甚麼不能當面說的苦衷,非得要不告而離不可?如果覺得工作本身不如預期,或是跟面試時談的不一樣,難道不能試著和主管聊聊嗎?也許聊一聊,會發現問題並非自己想的那麼嚴重,主管也能幫忙解決;又或,也許只是有些誤會,在澄清後問題根本就不存在啦。
如果是不喜歡工作的環境、不喜歡身邊的同事,甚至就是不喜歡主管本人,反正鐵了心要走人,要分手啦!那,其實才做不到3個月,沒有預告期的約束,為何不能好聚好散呢?
俗話說,山水有相逢,怎麼知道日後不會再碰上這位主管?或這裡的同事呢?人間蒸發現在看似很輕鬆,但留下一個爛尾的名聲,值得嗎?如果她以後再找工作時,好巧不巧碰上知道此事的人,願意錄取她的機會會不會大打折扣呢?
未來可能會要付上更大的代價。
其實,也不用等未來,想想日常生活中誰不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難和衝突呢?如果不能勇敢面對問題,總習慣用逃避來獲得當下的解脫,會不會反而活得更困擾?畢竟路是愈逃愈少、愈窄,最後反而自己卡死了自己。
談到溝通,也想起前陣子很紅的職場關鍵字「安靜離職」:
而是「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,不多也不少」,
奉行這種工作心態的工作者只做份內的事,能交差了事就好,
雖然是在職的身分,但卻像是要離職的人一樣。
根據104玩數據調查,企業觀察30.8%的員工正在安靜離職;平均每十位員工,就有三位消極應付主管,只以最低標準完成工作。
為什麼安靜離職?
71.5% 的受訪者表示:心,委屈了!自己的付出無法獲得相對應的薪資報酬;
60.9% 則表示:對公司或主管的價值觀或目標不認同。
面對安靜離職的趨勢,也讓雇主醞釀出「安靜解僱」的措施:
讓工作者感到不便、產生不適感,進而主動求去。
大家有沒有發現不論是安靜離職或是安靜解雇,都在溝通協調上出了很大的問題,導致淪為單方面消極的抗議。難道真的找不出一個能夠改善溝通、重建共識的方法,只能使出安靜XX大絕招嗎?而對於接招的一方,是否可以用更理性和智慧的方式來化解呢,例如:面對員工的安靜離職,企業可以增加員工與主管、公司間的溝通管道,更深入了解個案情由,必要時,合理的調整薪資福利,或調度工作內容,提振員工士氣等等。
而若員工發現有可能被安靜解雇的跡象,可以試著自己逐步排除這些狀況,比如「積極反應目前的工作量和工作進度」、「尋求更多支援來協助棘手的任務」、「與主管明確確認需求,並依其所提供的標準完成工作」等等。
我了解溝通不是萬靈丹,他不會是所有問題的答案。溝通後可能還是無法取得共識,繞了一圈,仍是殊途同歸,但雖看似同歸,沿路卻有不一樣的風景。一個努力過,雖然結果不如預期 VS. 不努力直接就放棄的人,結果好像都是沒有達到目的,但過程中的經歷和學習絕對不一樣。
你也正在安靜離職?甚至安靜離婚?安靜分手、安靜這個、安靜那個嗎?不管在哪一段關係中都不要以冷漠和失望消極抗議,你的一念之差,可能就會撥雲見日,柳暗花明又一村喔!
從說話到傾聽──溝通共識力
【職場溝通】抱怨、衝突與危機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