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人領導 / By 小紅編
台灣各產業人才荒已哀鴻遍野,人力招募困難,在人資圈已成為苦笑的日常。
最近和一位在中型製造業擔任人資主管十幾年的前輩聊天,他特別有感人才斷層的問題,職缺開大半年都找不到合適的人選。尤其是中小企業,找不到人的問題,不只是人手不足,還得面對一個更頭大的選擇題:到底是選能力強但難搞的?還是選態度好但還要慢慢教的?
這不只是企業的煩惱,也是一場關乎用人哲學的拉鋸戰。
能力好的人為什麼不好用?
你可能有遇過這種人:
- 履歷超強,一看就是戰神級的高手;
- 一進來就講「上家公司我是怎麼帶團隊的…」;
- 三天內就熟悉系統,一週就想改流程。
結果呢?
不到一個月就開始抱怨,嫌流程太慢、組織太亂、同事配合度不夠… 主管請他協調,他回一句「你們文化就這樣啊,我沒辦法改變這些人。」這種過度自主型高手,他的能力雖強,但組織若給不了他要的舞台、或者他不願意與人協作,就會變成內部摩擦的來源。你期待他來解決問題,但結果往往是逼瘋老員工、搞壞氣氛、留不下來。
態度好的人為什麼讓人期待又怕受傷害?
另一種人,是你看到就想說「拜託趕快來上班!」:
- 面試很有禮貌,頻頻點頭說「我願意學」;
- 表現不急不躁,不會自我感覺良好;
- 給建議會虛心聽,教錯會願意改。
但問題是,學得很慢。
主管交辦的事情講解了N次,還是會出錯;問「事情做得怎麼樣了?」回「我還在想怎麼開始…」這種人不是不努力,是沒有基礎。你看到他的態度很好、很認真,卻常常事倍功半。當企業缺人時,這種人進來反而拖慢老員工,讓主管必須反覆叨唸,又整天提心吊膽。
能力與態度十字路口的糾結
這是很多老闆、主管最頭痛的地方:到底該選哪一種?
這位人資前輩的建議是:看公司當下的狀況決定。
🔶 如果你公司正在轉型、流程還不穩、主管帶不動團隊,那你選一個能力強又自我意識爆棚的人,只會加速內部崩盤。這時候寧可找態度好的人,一起慢慢建造。
🔶 如果你公司已經有穩定SOP、有配套培訓資源,那找態度好且可塑性高的新手,是最划算的長期投資。
🔶 如果你公司缺人缺得要命、專案時程緊迫,又有主管能鎮得住場,那找能力強但個性稍嫌難搞的,也不是不行。只是你要有心理準備接住可能面臨的各種摩擦,還有最糟的情況──離職風險。
這位前輩用過超過500個員工,他的總結是:能力是門票,態度才是續航力。
他寧願用態度好的人來做基礎事務,給他明確的培訓與關注指導,讓他漸漸勝任。在他的經驗中,使用能力好、但態度傲慢的人,結果需花更多時間救火滅火,勞心勞力不說,最後還得重新招人,得不償失。
不過,要提醒主管們:選才之外,真正的關鍵是「主管的帶人能力」。
不管你選誰,你能不能帶,才是決定這個人值不值得用的關鍵。
有些主管看到人笨就嫌棄,看到人聰明就怕他搶功,有些主管不想教、不願教、不會教,那再好的人也會壞掉,璞玉也只能蒙灰。
結語:選人,其實是在選未來的組織文化
每一次的選才,不只是補一個空缺,而是在決定未來公司要變成什麼樣子。
選能力高的人,你是在賭短期效益;選態度好的人,你是在投資文化與穩定度。
無論選哪一種,都別忘了──他是否能發光,不只靠他自己,關鍵也在於主管,能不能幫他點亮舞台。
▸ 【人才發展】打造職場A+人才的3Q競爭力
▸ 【領導管理】領導統御與員工問題處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