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再逼瘋你的主管!


紅人溝通 / By 小紅管

你知道什麼叫「對話鬼打牆」嗎?就是你問一句:「這份簡報你完成了嗎?」對方回答:「昨天有問小芳,然後看了一下,覺得那個地方可能……嗯……,就是……好像不是想的那樣,但有說要做,所以……又怕你覺不對,就先這樣……」
 
這段話,沒有主詞、沒有結論、沒有方向,我屏住呼吸,沉默 5 秒:

  • 所以提案現在是有做還是沒做?
  • 是遇到技術問題?還是決策問題?
  • 需要我幫什麼?還是只是發洩情緒?

拜託了──別再讓對話像捲入迷宮一樣,我沒有地圖,也沒有時間。

語言混亂=責任不清

職場裡最讓主管崩潰的,不是做錯事,而是講不清楚自己做錯什麼、該做什麼。
以上的回答就像在繞圈,沒有明確表達「現在的狀態」、「問題的點」、「下一步打算怎麼做」。
這種「用 blah blah 掩蓋責任」的溝通方式,不但沒辦法掩蓋,反而更加突顯你的:
✔️ 沒有邏輯
✔️ 沒有自覺
✔️ 沒有主動處理問題的能力

當你總是答非所問,主管就愈糊塗,你講得愈多,主管就愈崩潰。

鬼打牆式溝通的四大特徵

以下是我多年觀察下來,最容易讓主管心力交瘁的「鬼打牆式對話」症狀:
1. 無限延伸沒有結論
「我原本是想說如果再確認一下,可能就……但你想也可以,嗯……好像再看看……,只是……」
👉 聽完這段,請問你知道他要說什麼嗎?我不知道。

2. 沒有主詞
「後來就發現那個有點怪,但之前好像有人說過不是這樣……」
👉 誰發現?那個是哪個?有人是誰?完全不清楚。

3. 回答變成 blah blah 輸出
主管:「這份報表什麼時候能交?」
你:「我昨天真的超忙的,開會開到晚上,然後那個會還一直改時間,我本來打算做完的,但又……」
👉 聽起來像在回應,其實什麼都沒回答。

4. 避重就輕,跳題逃避
主管:「為什麼這次沒如期交?」
你:「上次是客戶突然改需求,但我覺得整體來看還可以啦……」
👉 問 A 答 B,主管最怕的回應模式。

改變從「三句話框架」開始

我不是要求你講話要像律師或主持人,但不要讓主管在你的每一句話中解碼。
提供一個超實用的溝通框架,我常請我的團隊用「三句話法則」:
1️⃣ 【現況是什麼?】
「這份提案我完成了初稿,現在在資料核對階段。」

2️⃣ 【遇到什麼問題?】
「客戶提供的資料部分有落差,我不確定是否仍要照原稿做。」

3️⃣ 【希望怎麼協助?】
「我想請你幫我確認方向,是照客戶最新口頭指示改,還是維持原來的版本?」
你說得愈清楚,主管幫得愈快,也會愈信任你。

有時候,說話鬼打牆,不是你不知道,而是擔心被責怪、怕看起來不夠聰明、沒有做好,所以用很多話包裝不安。但請相信,主管不是期待你永遠完美,而是希望你能明確、誠實、願意解決問題。

真正的專業,不是完美地交付,而是即使在混亂中,也能清楚溝通、找到出口。
當你願意整理思緒、簡潔清楚的表達,你是在幫主管節省時間,也讓人覺得你是可以信賴的夥伴。
 

結語:說話要練,不要閃

我明白,有時候說話真的很難。
面對權威,我們自然會緊張;面對不確定,我們容易想逃;面對扛責任,我們會想先閃。
但你愈閃,主管愈抓狂;你愈繞,主管愈覺得你無能。
說話,也是一種責任的展現。

主管不是萬能,他也會焦慮、疲倦、自我懷疑。如果你能多一點主動思考、多一點體諒與同理,尊重主管,也是在尊重自己未來可能的位置。別再逼瘋你的主管,因為也許有一天──你會成為那個被逼瘋的人。

#有效溝通 #衝突管理 #職場紅人

▸【職場溝通】溝通表達技巧與衝突管理
▸【領導技巧系列】換言一新!團隊建立共識營